近年來政府相當重視資訊 融入教學的教育議題,從「建構e化學習環境示範點推動計畫」到「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其中推動互動電子白板於課堂教學,已成為教育政策的重要趨勢。而此政策是否能順利推展真正落實,教師的接受度及態度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
今年四月舉辦的『CNTE 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研究所謝佳容、王子華、沈怡秀發表了一篇『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接受度調查研究』的論文, 即是在探討教師使用互動電子白板的接受度,其獲得的結論為:老師覺得互動電子白板對教學有幫助、覺得容易使用、抱持的使用態度為正面時,老師對互動電子白板此e化教學設備的接受度則會提高。
以下彙整此研究報告的精華內容,提供各位老師及讀者參考。
1989 年Davis 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其假定知覺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of-use)是影響個人對資訊系統態度的關鍵因素,而態度將影響其使用意向,進而決定實際使用資訊系統的行為。
知覺有用性是指個人對使用資訊系統而提升工作績效的感受,知覺易用性意指個人對使用資訊系統不費力的體驗。換言之,科技接受模式認為如果使用者認為某資訊系統能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而且容易使用,則會提高使用的意願。 因此知覺科技有用性及易用性,將直接影響其個人使用的態度,進而影響其使用此資訊科技的行為意願。
此研究以新竹縣市使用互動電子白板的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立意抽樣 ,取樣五所學校進行施測。其研究各變項及其操作型定義分別為:
1.知覺有用性:測量教師在使用互動電子白板時,教師主觀認定可提高自己行政教學績效的程度。
2.知覺易用性:測量教師在使用互動電子白板時,教師主觀認定易於使用、操作與完成的程度。
3.使用態度:測量教師在使用互動電子白板的喜好程度,與教師對於互動電子白板所抱持正面或負面態度的感覺。
4.行為意願:測量教師在使用互動電子白板的意願程度。
根據以上變項及操作型定義設計題目,得到的平均數值如下 (中點3.5分):
由統計結果得知,教師使用互動電子白板的知覺有用性高於知覺易用性,代表教師認為互動電子白板有其重要性及實用性,但在使用的容易程度上覺得其操作較一般教學繁複與耗時,故會有低於易用性的情況;但在使用態度的平均值高於中點,代表教師對於互動電子白板並不會有抗拒的態度。
所以在推展互動電子白板時,應先提升教師對其知覺易用性的程度,再則知覺有用性來影響使用態度及行為意願。因此,研究報告在最後也提供了五大建議供 政府、學校及教育人員參考: 1.推行互動電子白板宜著重知覺易用性及知覺有用性 2.成立教育數位化研究中心及互動電子白板推動小組 3.持續推動互動電子白板相關研習訓練活動 4.增進互動電子白板功能與人性化介面設計 5.營造知識分享與學習型組織文化
此論文除了既有的研究調查外,也在文獻探討的部分引用許多國外對互動電子白板的研究,其敘述的重點亦可提供給各位老師做參考:
■ Bransford(2002)
一個國家投資多少經費於ICT,不一定代表其教師使用意願以及使用方式的程度。ICT 的投資必須伴隨著相關訓練、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方法習慣與信念的改變而進行。
■ BECTA(2004)
互動電子白板成功整合的主要因素有:1.確認所購買的電子白板與投影機符合學校及課堂需求。 2.確認對於安全與健康無害。 3.提供老師完整的教育訓練,知道如何使用、操作功能與保管。 4.在進行一般功能訓練之後,要提供教學上的訓練,使老師擁有使用 這項科技之知識與想法。
■ Gatlin(2004)
互動電子白板成功導入教室 的四點技巧(蕭英勵,2007):1.資訊科技軟硬體的正常運作 2.將互動電子白板固定於教室內 3.不改變教師原先設計的課程 4.善選單槍投影機的品質
■ Glover & Miller(2005b)
可以運用四個有效率的管理策略使學生與老師將互動電子白板視為教學的一部分: 1.領導高層的鼓勵 2.協助教師增加教學法的知識 3.讓設備容易取得 4.發展使用技術及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