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學校教育看成是一個企業的運作機制,那麼學校所生產的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與吸收,以及人才的培育與產出。因此,如何開發新的教學模式(研發-R&D),引進新的設備與工具來提升教學效能(生產流程改善),對教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來說,顯得特別重要。
從小學到大學,目前教學的具體做法仍然是以傳統教室的課堂教學為主,若能夠改善傳統教室的教學效能,對於教與學相對來說都可以看到更直接的效益。世界各國都在推展基礎教育資訊化,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當中,從一開始的電腦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到教學資源與互動性的研究學習,然後再進入到大規模的課堂常規教學,莫不在於提升教學效能。
項次 |
佔比 |
活動類別 |
時數 |
備註 |
1 |
8% |
每日三餐 |
8,760 |
12年×365天×2小時 |
2 |
16% |
課堂學習 |
16,800 |
12年×40周×5天×7小時 |
3 |
33% |
睡眠 |
35,040 |
12年×365天×8小時 |
4 |
42% |
其他 |
44,520 |
週休二日、寒暑假、補習、休閒活動… |
說明:以小學到高中的學習階段來計算,總時數為105120小時;平均睡眠以每天8小時計,三餐以每天2小時計;受教育時數每年以40週計,每週以5天計,每天以7小時計。 |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對於一個在學的學生來說,課堂學習佔了很重要的分量,因此,網奕資訊根據許多老師的建議與需求,提供「以傳統教室為中心的數位化教學架構(Classroom Oriented e-Teaching Architecture)」的整合方案,整個方案以教室端為發展方向,建置資訊講桌(或一般電腦搭配手寫螢幕)、單槍投影機、互動電子白板、IRS即時反饋系統,教室的學習資訊e化之後,則輔以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做為學習資訊流的整合中心。
以傳統教室為中心的數位化教學架構
在這種建置架構下,有搭配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做為網際網路可以方便交換資料的平台,許多人會把它與數位學習平台的發展混為一談,實際上他們是有所區隔的,雖然也可以透過功能的修正而達到相同的目的,不過往往讓系統過於複雜,使得推廣上困難重重。數位學習平台與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有何不同呢? 簡單說明如下:
一、發展的方向不同
數位學習平台和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有許多相似的功能,包括教材管理功能、作業管理功能、討論功能、評量功能、成績計算功能,以及歷程資料管理等等。但兩者的發展方向不同,數位學習平台是以網站為中心來建置,主要提供遠距的教學與學生自學服務,比較像是網路上的一所學校;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則以做為傳統教室教學活動的後台資料庫為主,負責整合傳統教室的學習資訊流。
二、應用需求不同
數位學習平台主要應用於遠距教學、遠距討論、遠距師生互動,而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的主要應用則是自動收集教室端的學習資訊,提供豐富的統計分析報表,做為老師執行教學策略的依據,線上討論與互動是額外提供的課後輔助資源。
三、學校導入的難度係數與效益不同
導入數位學習平台,最大困難點是老師必須熟悉遠距教學、遠距討論、遠距師生互動等教學功能的操作,而數位學習平台的主要效益是幫助老師對學生進行課後輔導。導入學習歷程資料庫網站,最大困難點是老師要熟悉教室端系統的操作(包括IRS即時反饋系統、電子白板、手寫螢幕等),而其主要效益為自動整合傳統教室課堂教學的資料,讓師生都能充分掌握教室的學習資訊。
|